您好,欢迎来到沈阳家教网![请登录] [免费注册]
 
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资讯 > 新闻资讯 > 成功案例 > 正文

为什么孩子总是“窝里横”?真相99%与你有关

发表日期:2021-6-16 作者:沈阳家教网 电话:微信号jiake7888
 1 

周末,朋友兰带着儿子毛毛到我家串门。


5岁的毛毛来过我家好几次,还是很腼腆拘束,为接待小客人,客厅的茶几上摆满了各种零食。


我让他随意拿,他摇摇头,过会儿却小声地对兰说:“妈妈,我想要奇趣蛋,你帮我拿一个吧。”兰就拿起一个塞给他。


后来,趁着毛毛去厕所的功夫,兰对我说:“毛毛平时在家里脾气大得很,敢说敢做,稍不如意就又哭又闹;可一出门就变了个人,胆小拘谨唯唯诺诺,有时候想和小朋友玩,都得我过去跟人家打招呼,被抢了玩具也不敢吱声,还得央求父母去要回来。”


兰问我:“为什么孩子家里家外判若两人?

 2 


昨天我带着小桂圆去小区楼下广场玩,看见一个妈妈端着杯奶茶,边塞给一个男孩边说:“已经给你买了,不许哭哈!”


显然,孩子手里的奶茶,是妈妈一开始并不同意,后来拗不过他的哭闹才给买的。


可是小男孩并没有喝,而是端着奶茶走到孩子中间,挨个问过去:“你喜欢奶茶吗,要不要一起喝?”可他妈妈却在背后骂他:“说那么话干什么,愿玩就玩,不玩回家。”


那帮孩子本来已经围上来了,结果听他妈妈这么一说,又四散而去,小男孩看到孩子四散走开,就站在那里无所适从,不知道怎么办才好,他妈妈干脆把他拉回家,边走边说:“咋这么没用呢。”


这个孩子很聪明,他心里清楚:在妈妈面前可以用撒娇哭闹发脾气达到自己的目的,可在外人面前就得用另外的方式了。


他尝试着用自己的方式去融入新环境时,却遇到妈妈的干涉和他人的拒绝,心理自然就会退缩和畏惧。


此时,如果妈妈会正确引导,他就会战胜恐惧,再次尝试,可惜的是妈妈没有给他这个机会,还进一步打击他。


孩子的“窝里横”并非本性,而是后天养成的“习惯”,是不恰当的家庭环境和外界刺激,导致了孩子“窝里横”。

 3 


稻盛和夫曾在自传里说:
他小时候是一个窝里横的爱哭郎,特别喜爱撒娇,要是母亲忙不过来把他甩在一边,他就会嚎啕大哭;倘若母亲不过来哄他,他就会越闹越凶,有时甚至两脚乱蹬,踢破隔扇,惹得母亲动怒。


可是他一旦走出家门,就特别胆小,在上小学的第一天,要一直能看到妈妈才坐得住,心里才觉得安全,到第三天,妈妈一回家,他就跟着妈妈后面跑回去。


任何人在相对陌生的环境里,都需要适应的过程,孩子更是如此。


人类的本性就是如此:越安全的环境越没有恐慌,越容易无拘无束、显露本性。一旦在陌生未知的环境里,多少都会有些恐慌,于是就会有所收敛。


大人尚且如此,更何况孩子。


他们之所以家里家外会不一样,是因为他们知道自己所处的环境不一样。


对孩子而言,家是熟悉的、安全的,而外面的世界是未知的,有危险的。


“窝里横”的孩子真正害怕的是不敢面对陌生的世界,对他而言,越陌生越有危险。为了适应环境,他会隐藏真正的自己。

 4 


要想孩子家里家外一个样,那么我们就要这样做:


1、父母不要“窝里横”


我同事安子,跟外面在一起的时候,永远都是温文尔雅、极有教养的样子,可是每次我听到他跟爱人打电话,音量都瞬间提高八度,甚至不止一次暴粗口,可一旦放下电话,又是春风和煦,完全判若两人。


他经常在我面前说他儿子,脾气就像他,在家里经常大呼小叫,撒泼任性,在外人面前听话乖顺,让做什么做什么。


家是孩子第一个学校,是他们学会人际交往和情绪训练的实验场。


父母本身在外人面前收敛情绪,在家里就可以肆无忌惮,那么孩子也习得这一点:对陌生人客气,对家人放肆。


所以我们一定不要把最坏的脾气留给最亲密的人。


否则,当孩子长大后,或许就会复刻我们的方式,这将影响他未来的亲密关系。

2、爱孩子应有原则


我朋友离婚后,就把三岁的孩子放在姥姥那里,自己去上班,姥姥对小外孙百般宠爱,要什么给什么,从来不拒绝。


渐渐地,孩子对姥姥越来越随意,经常大呼小叫,要姥姥做这做那,态度蛮横,稍不服从就撒泼滚地扔东西。


我朋友教训他,姥姥直拦着,说小孩子啥都不懂别和孩子计较。


可到了幼儿园上学后没几天,就变得畏手缩脚、胆小如鼠,完全成了一个“大怂包”。


在家“横”惯了的孩子,一旦离开家,就会发现那些对家人有效的办法,在别人身上无效时,心里的不安全和不确定的感觉,会放大孩子的恐惧,从而自信心下降,无所适从外面的环境,不知如何面对。


我们不如在家里,就给孩子定好适当的规矩,让他们既能做好自己,又能正确地对待家人。


如此,当他们用平时常用的方式对待他人时,越不被拒绝就越会有自信,更容易融入新环境。

3、为孩子创造社交机会


小桂圆有段时间也“窝里横”,明明在家能说会道,可一到小区楼下,想和其他孩子一起玩,都得我帮她出面询问。


后来,我经常带她出去玩,每天带她下楼散步,看到陌生的小朋友时,我就主动和他们打招呼,主动参与他们的游戏,一方面用自己的言行举止带引领她,一方面鼓励她多与同龄人接触,让她建立起自己的小圈子,慢慢地他们就会有与人交往的自信。


与此同时,我也有意识地带她看一些相关绘本,让她在书籍里懂得一些人际交往常识:跟小朋友在一起玩,大家要彼此尊重,玩具可以彼此交流,不喜欢的事也可以直接说出来……。


一段时间后,小桂圆遇到熟悉的小朋友就会主动打招呼,高兴地一起玩;看到陌生的孩子也会主动上去,先来个自我简介……随着她社交能力的提升,“出门怂”的现象也无影无踪了。


4、引导孩子学会正确表达情绪


有一次,我带着小桂圆到我哥家,准备一起出去吃饭。看到小侄女在家里闹,非要买小猪佩奇玩偶,我嫂子不肯买,因为类似的玩偶已经有两个了。


她就开始哭闹起来,要求妈妈一定要帮她买。但她妈妈很坚定地拒绝了,并对她说:我不给你买这个玩具你觉得很难过对吧?


小侄女抽抽噎噎点点头。


她妈妈说:那妈妈在这儿陪你难过一会儿,让爸爸带着姑姑和小桂圆先去吃饭好吗?小侄女一下子就止住哭声,说:不,我也要去。


儿童心理学者黛博拉·麦克纳马拉博士说:不要试图阻止孩子发脾气,发脾气本身是正常的,阻止才是不正常。


情绪与生俱来,每个人都有心情不好的时候,更何况孩子。


当孩子发脾气时,先学着理解和接纳孩子,抱着他:“妈妈知道你现在很生气,你能告诉妈妈为什么生气吗?”


如果孩子还是说不出来,我们可以试探地问:“你是因为XXX才生气的对不对?”


或许不会一次就有效果,但不要着急,让他们慢慢学会用“焦急”、“伤心”、“恐惧”来表达心情,鼓励他们说出是什么样的事情,让他们心情不好,在学会表达后,情绪就会得以舒缓。

育儿从来都不是一蹴而就的成功,而是一场漫长的父母子女彼此修炼、用心陪伴的过程,每个孩子都有属于自己的成长节奏,让我们陪伴他们共同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