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沈阳家教网![请登录] [免费注册]
 
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资讯 > 新闻资讯 > 成功案例 > 正文

诗歌鉴赏•情与景的关系/诗歌的比较

发表日期:2020-10-21 作者:沈阳家教网 电话:微信号jiake7888

第一部分:情与景的关系

情与景,是诗歌创作的两个要素。“景乃诗之媒,情乃诗之胚”,“孤不自成,两不相背”(谢榛)。情因景生,景以情合,二者相互生发与渗透,并从而达到融和无间的状态,于是美妙的诗歌意境便产生了。触景生情——情景相生——情景交融,是诗歌意境创造的基本途径之一。

命题人常常会选取情景交融的诗篇作为测试材料,让考生赏析其“情”与“景”的关系,这实际上是要求考生懂得诗歌意境究竟是如何营造出来的。

情景交融的诗篇,或全篇写景而情寓景中,或前景后情,或前情后景,或情与景交互出现而自成意境。

从“情”与“景”关系的角度赏析诗歌作品,须注意赏析的思路:一般是先分析诗中写了什么样的景(景的特点),然后分析这样的景又生发出什么样的情(情的特点),情景交融营造了怎样的意境(意境的特点)。

 

文本框: 例题

1、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春行即兴

李 华

宜阳城下草萋萋,

涧水东流复向西。

芳树无人花自落,

春山一路鸟空啼。

古人在谈到诗歌创作时曾说:“作诗不过情、景二端”。请从“景”和“情”的角度来赏析这首诗。

答:                                                                            

                                                                                

                                                                                 

 

 

答案:这首诗写了作者春行时的所见所闻:有水有草,有树有山,有花有鸟,可谓一句一景,且每个画面都有特色,但诗又不是纯粹写景,而是景中含情,情景交融。诗中“花自落”鸟空啼之景显出了山中的宁静,从中更透露出一丝伤春、凄凉之景。

2、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望江南•超然台

苏 轼

春未老,风细柳斜针。

试上超然台上望,半壕春术一城花,烟雨暗十家。

寒食后,酒醒却咨嗟。

休时故人思故国,且将断火试断茶,诗酒趁年华。

[]①超然台:在密州(今山东诸城)城北。当时苏轼任密州地方官。②寒食:清明前一日或二日。旧俗寒食节不举火,节后举火称新火。                                                               

请从“情”和“景”的角度对这首词作一赏析。(4分)

答:                                                                            

                                                                                

                                                                                

 

2“情”的角度:作者把他的细腻难以察觉的郁郁之情巧妙的融合在景物与动作的描写中,使全词勾勒的画面都隐隐浮现出一种淡淡却无法排遣的情感;

 “景”的角度:细风、斜柳,烟雨中春水和城中之花,这些景物无不与本词所表现的感情所契合,体现了作者深厚的寓情于景的功力。

 

3、阅读下面的诗,回答问题。

山居即事

王 维

寂寞掩柴扉,苍茫对落晖。

鹤巢松树遍,人访荜门稀。

嫩竹含新粉,红莲落故衣。

渡头烟火起,处处采菱归。

诗的后四句写出了怎样的景与情?(3分)

答:                                                                            

                                                                                 

                                                                                

 

2)写出了夕阳西下,炊烟升起,嫩竹荷花清新可爱,人们采菱而归的景象。表现闲适的心情。

 

4、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回答问题。

江 行

(宋)严羽

暝色蒹葭外,苍茫旅眺情。

残雪和雁断,新月带潮生。

天到水中尽,舟随树杪行。

离家今几宿,厌听棹[]歌声。

[]棹歌:行船时船工所唱的歌。

请从“景”与“情”的角度,赏析本诗的颔联。(4分) 

答:                                                                            

                                                                                

                                                                                

答:诗歌颔联妙在融情于景。诗中描写了雪、雁、月、潮的凄迷景致,景中寄寓了诗人的羁旅之情、思乡之感。

5、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喜外弟卢纶见宿

司空曙

静夜四无邻,荒居旧业贫。

雨中黄叶树,灯下白头人。

以我独沉久,愧君相见频。

平生自有分,况是蔡家亲[]

[]蔡家亲:表亲

                                                               

前人认为全诗动人之处在“雨中黄叶树,灯下白头人”两句,请从情景关系的角度分析其独到之处。(4分)

答:                                                                            

                                                                                

                                                                                 

2、以悲景写哀情;不着悲字而悲情自现(或寓情于景,不直接写情,而将情完全寄予在景物中

 

第二部分:两首诗歌的比较

一、内容、情感比较

【方法指津】

理解内容、把握情感,前提是读懂诗词,主要有以下几种方法:①读诗的题目,题目往往点明了诗的主要内容,定下了感情基调。②了解作者身世及所处的朝代,即知人论世。同样的景物,因诗人境遇、心情的不同,会寓含截然不同的情感。③注意诗中的意象,诗歌要借助意象来表情达意。④注意诗的最后两句,古人写诗常常卒章显志,点明主旨。

【典型例题】

 秋夜独坐(节选)

唐•王维

独坐悲双鬓,空堂欲二更。

雨中山果落,灯下草虫鸣。

夜 深

宋•周弼

虚堂人静不闻更,独坐书床对夜灯。

门外不知春雪霁,半峰残月一溪冰。

1)两诗中均写了夜景,又有所不同。请具体说明。(4分)                                                                  

2)两诗中均有“独坐”,而作者心境不同。试简要分析。(4分)

【参考答案】

1)王诗写的是“秋夜”,写了山中果落、等前虫鸣的现象;(1分)周诗写的是“春夜”,写了春雪初停、残月挂山、溪水成冰的景象。(1分)王诗描写的是动景,(1分)周诗描写的是静景。(1分)

2)王诗写的是悲哀孤独的心境。(1分)一、二句写是人独坐的孤寂和岁月流逝的悲凉;三、四句写草木昆虫零落哀鸣,更添悲哀。(1分)周诗写的是宁静安适的心境。(1分)一、二句写是人独坐灯下苦读,不觉夜深;三、四句用“不知”室外景色的变化衬托了是人夜读时的投入和专注。(1分)

二、意象、意境比较  

【方法指津】

意象就是物象与情意的组合。象即诗中的形象,不仅包含人物形象,也包括景和物,意就是作者的情思。意境是诗人的主观情思与客观景物相交融而创造出来的浑然一体的艺术境界。一般来看,意象与词句相关,意境与全篇对应。离开意象,无以谈意境。故诗词中,起点是意象,终点是意境。比较时要做到:披“象”入“意”,由“象”至“境”。

【典型例题】

丹阳送韦参军

严 维

丹阳郭里送行舟,一别心知两地秋。

日晚江南望江北,寒鸦飞尽水悠悠。

[]凤城:京城。

 

暮春浐水送别

韩 琮

绿暗红稀出凤城,暮云楼阁古今情。

行人莫听宫前水,流尽年光是此声。

两首送别诗都写到的“水”,各有什么寓意?请作简要说明。(4分)

【参考答案】

严诗用“水悠悠”象征离别的惆怅和友情的悠长。韩诗借“宫前水”的不断流淌来抒发对人生、历史以及社会的感慨。 

三、语言赏析比较  

【方法指津】

鉴赏诗歌的语言主要抓两个方面:一是品字析句抓关键字词,首先抓动词,其次抓形容词,再抓数词、副词和其他虚词。二是分门别类抓语言风格,或朴素自然,或婉约细腻,或清新明丽,或幽默讽刺,或沉郁顿挫,或悲壮慷慨等。

【典型例题】

咏白海棠

薛宝钗

珍重芳姿昼掩门,自携手瓮灌苔盆。

胭脂洗出秋阶影,冰雪招来露砌魂。

淡极始知花更艳,秋多焉得玉无痕。

欲偿白帝凭清洁,不语婷婷日又昏。

咏白海棠

林黛玉

半卷湘帘半掩门,碾冰为土玉为盆。

偷来梨蕊三分白,借得梅花一缕魂。

月窟仙人缝缟袂,秋闺怨女拭啼痕。

娇羞默默同谁诉,倦倚西风夜已昏。

(据人民文学出版社199612月第2版《红楼梦》第三十七回) 

咏物诗讲究形神兼备。以上两诗,颔联都着眼于白海棠之“白”,但绘形写神各有不同。“胭脂洗出秋阶影,冰雪招来露砌魂”一联,前句以洗尽胭脂,极言其自然本色之美,后句以晶莹剔透的冰雪,喻其冰消玉洁之魂。倒装句式的运用,显得新颖别致:“洗”“招”二字,运用拟人手法,生动地传达出白海棠的情韵神态;而“秋阶”“露砌”的映衬,更是意味深长。诗人含蓄的表现了白海棠朴素淡雅、清洁自励的品性。  

“偷来梨蕊三分白,借得梅花一缕魂”一联                                        

【参考答案】

“偷来梨蕊三分白,借得梅花一缕魂”一联,前句以梨花之白,形容白海棠的“白”,较之“洗出”句,更侧重于表现“白”的鲜艳洁净,后句再以梅花之魂赋予了白海棠孤高傲世的精神:“偷来”“借得”巧用了拟人手法;而“偷来”一词,贬词褒用,想象新颖,灵巧别致。